“銀發游”市場蘊含巨大潛力
發布時間:2023-06-25 10:53:47 | 來源:人民日報海外版 | 作者: | 責任編輯:楊俊康近年來,重慶萬盛經開區積極發展以高山避暑納涼旅游為重點的民宿經濟、休閑養老等
乘著旅游專列,去大山里避暑納涼;坐著游輪,“慢游”世界;帶著帳篷,去郊區露營……如今,“銀發族”成為最活躍的旅游群體之一。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測算,“十四五”末,我國出游率較高、旅游消費較多的低齡健康老人將超過1億人,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過萬億元,老年旅游市場潛力巨大。
有力推動市場復蘇
近日,同程旅行“國民旅游新勢力”發布會透露的信息顯示,從消費客群和出游方式的變化看,“銀發族”成為今年市場復蘇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。同程旅行副總裁印書虎說,“銀發族”目前是旅游機構服務的主要人群。
可自由支配時間相對寬裕、健康水平持續提升、經濟條件較以往優越等,都是老年人參加旅游活動的有利條件,也為老年旅游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。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《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年度報告(2022—2023)》顯示,中老年旅游者成為重要客源,老年旅游具有廣闊前景。
老年旅游的快速發展,還與我國老齡化的進程密切相關。截至2022年末,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9.8%,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,2035年左右,這一占比將超過30%。
除了大城市的老年人,越來越多中小城市、鄉鎮甚至農村地區的老年人也加入旅游行列。中國旅游研究院總統計師馬儀亮指出,第一批外出務工人員中不少已超過60歲,他們長期在外工作,對家鄉以外的世界充滿期待,進入老年生活后,更愿意出去旅游。
“候鳥式”旅居受歡迎
退休后,每年夏天,北京的王先生都會到云南住上一段時間。“我最喜歡那里的雨林,在那里既能欣賞美景,也能呼吸好空氣,對健康有好處。”
如今,夏季北上避暑、冬季南下避寒的“候鳥式”旅居,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的旅游新方式,避暑游、避寒游也逐漸發展為成熟的旅游業態。
目前,我國“候鳥式”旅居群體在冬季的遷入地主要有海南省、廣東省、福建省、云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,避暑地則集中于吉林、青海、貴州等地。
老人旅居需求不斷增多,許多地方著手大力發展旅居產業。近年來,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力發展“候鳥式”旅居養老產業,逐步形成多元化、多業態養老產業發展新格局。去年7月,寧夏民政廳與福建省民政廳簽訂了“閩寧協作—旅居養老”合作框架協議;今年,寧夏繼續探索發展以福建、廣東、山西、云南等省份為龍頭示范的雙向康養旅居養老,將立足西北、面向全國打造“樂享塞上·頤養寧夏”醫養康養品牌,并同步推進春夏秋三季區內南北互動的旅居養老。來寧夏體驗旅居養老的老人可以品嘗到寧夏地方特色美食、看黃河美景、體驗特色采摘等,感受寧夏之美。
為老人建“智慧引擎”
今年4月,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《2022年養老消費調查項目研究報告》顯示,低齡老人消費更具活力,升級型消費需求明顯,老年人消費環境仍需適老化提升。
河北的曹先生夫婦也是“候鳥”老人。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氣易誘發曹先生的呼吸道慢性病,因而,每年冬季,夫婦二人都會前往三亞過冬。年逾80歲的曹先生可以熟練使用智能手機,但他的妻子卻難以適應,尤其是到了一座不熟悉的城市,更加不便。曹先生說:“因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,我的老伴逐漸變得不愿出門。”
“數字鴻溝”成為影響老年游客旅游體驗的重要因素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,應化“數字鴻溝”為“智慧引擎”,促進智慧康養與智慧文旅融合發展。營造全過程無障礙的老年旅游環境,引導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并獲得社會尊重,消除老年人心理上的“無形障礙”。此外,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身心需求,提供“需求導向”的精細化旅游服務。
目前,許多地方正不斷完善數字化適老服務。去年底,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發布了10個2022智慧旅游適老化示范案例。這些案例在內容上聚焦線上平臺和功能的適老化改造、線下景區設施與服務模式的升級,將智能化貫穿景區預約購票、入園游覽等多個環節,涉及從點到線到面的全流程適老化服務。例如,“暢游平潭”推出“智能語音”“智能識別”“智慧廁所”等功能模塊,優化老年人出游體驗,助力老年人跨越“數字鴻溝”。